(通讯员:李楠)2025年7月6日至7月12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和测控专业22级108名本科生在鄂尔多斯市开展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本次实习以“智能制造与智慧矿山工程实践”为主题,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全程组织协调,实习师生深入神东设备维修中心、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神东上湾煤矿、中煤伊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等企业现场实践,并参观了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和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

图1 实习学生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合影
一、神东设备维修中心:体会“大国工匠”内涵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维修设备公司维修二厂坐落于伊金霍洛旗工业园区,投资88 575.32万元,占地面积680亩,建筑面积173 903平方米,拥有8个生产车间、2个设备中转库,是重要的采矿设备零部件生产、加工与自主修复基地。实习同学先后参观了电机维修车间和加工车间,了解了机器人包带机、数控绕线机、焊接机器人的工作过程,观摩了电动机旋转磁场模拟测试系统,认识到了智能化对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学生们还认真聆听了“张晓东青年工作室”高级技术员对“大型电机轴承座磨损快速修复技术”等成果的讲解,了解了企业的技能传承与创新成果,更好地体会了“大国工匠”的内涵。

图2 实习同学在神东设备维修中心合影

图3 同学在维修中心车间参观
二、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聚焦创新前沿与产业融合
实习的第二站是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该中心是鄂尔多斯市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这里集人才引育、项目研发、科技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以及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致力于为各类人才和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中心展厅内集中展示了鄂尔多斯的各项创新成果,涵盖生态环保、特色文创、高端制造以及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同学们先后参观了生物医药及先进制造业人才科创平台、鄂尔多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能源材料及应用展示平台、环保及工业新材料展示平台。通过本次参观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和推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

图4 实习同学在科创中心合影

图5 同学们在科创中心聆听讲解
三、奇瑞汽车生产基地: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典范
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基地位于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奇瑞汽车在国内布局的八大生产基地之一。学生首先参观了总装车间,了解了奇瑞汽车在柔性化生产、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对该现代化汽车制造工厂的生产体系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后参观了焊接车间,整个车间有100多台德国库卡和日本发那科机械臂进行车身自动焊接,重复定位精度±0.05 mm,焊接速度快,每完成一个焊点仅需0.8秒,该车间自动化率高达95%。通过本次参观学生对现代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模式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图6 同学们认真聆听奇瑞汽车工程师的讲解

图7 实习学生在奇瑞汽车基地合影
四、神东上湾煤矿:智慧矿山建设的领头羊

图8:上湾煤矿调度中心

图9:实习同学在上湾煤矿井口合影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是一座千万吨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上湾煤矿始终秉承“立潮头、争第一”的奋斗精神,探索出了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新模式,快速成长为神东集团“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智慧煤矿的典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上湾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能实时查看井下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操作人员可以远程下达操作指令,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故障处理速度。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换上专业的工作服、安全帽和矿灯等装备,乘坐车辆,来到了井下200米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这是世界首个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示范工程。在现场,高大的液压支架整齐排列,大功率采煤机在精准地切割煤层,煤炭通过刮板输送机和皮带运输机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地面,智能化设备的高效运行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五、中煤伊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探寻煤炭企业的自动化与安全之道
实习第五站是中煤伊化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煤炭开采与加工领域的重要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在井下综采工作面、运输系统及安全监测等领域引入物联网与自动化技术,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等称号,是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首先参观了调度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同学们戴上VR设备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了井下瓦斯超限、顶板冒落等险情,学习了自救器佩戴、紧急避险硐室使用等操作。然后同学们又参观了主井、副井和矿山变电所,现场工程师对各部分关键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煤矿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图10 变电站外景

图11 主井入口
六、 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地域文化的多元共生与传承脉络
实习第六站是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作为展示区域历史脉络与多元文化的核心平台,该产业园通过丰富的展品、互动体验与场景还原,系统呈现了鄂尔多斯从远古到现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让学生们全方位领略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还了解了内蒙古地区的红色历史,包括1925年内蒙古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的成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包钢建设、3000孤儿入内蒙等标志性事件,还有“乌兰牧骑” 在传播先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体验了AR文化,通过绘画互动生成蒙古风情动漫图案,了解了内蒙古特色饮食的实物模型与制作故事,感受了传统文华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图12 实习同学在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合影
七、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大型露天煤矿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是本次实习最后一站。作为准能集团的核心矿区,该煤矿以规模化开采、先进工艺与智能化生产闻名,是我国露天煤矿现代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学生首先参观了露天印象展览馆,展馆通过实物展品、历史文献和技术图表等多元方式,系统梳理了煤矿从初期建设到智能化转型的发展历程,完整呈现了露天采矿技术的演进路径。在黑岱沟露天煤矿无人矿卡作业区,学生们近距离观察了载重330吨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该型卡车配备先进的导航、感知和控制系统,能自动规划路线、避障和装卸,通过与调度中心的实时通信,实现运输任务的智能分配与优化调度,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通过本次参观,同学们对现代化露天煤矿的开采工艺、生产管理、环保措施和智能化建设有了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图13 实习同学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合影

图14 载重300吨的无人驾驶矿卡
八、结语
此次鄂尔多斯生产实习,学生们接触到了国内领先的煤矿设备维修、智能制造及煤矿自动化开采技术,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习了企业工程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为未来职业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动化、测控专业将继续积极拓展实习实践空间,将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积极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时代视野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