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妨学,线上有情节
——电控学院多措并举,2022春季学期教学平稳运行
2020年春季学期,电控学院承担了校区共119门课程,全部实施线上授课模式,为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习不掉队,老师们结合课程特点,积极探讨线上教学新模式,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学院多措并举,加强组织与管理,对线上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因授课方式的改变而降低,线上教学顺利平稳运行。
1、线上教学运行稳定
(1)教师:精心准备,积极创新,达成线上线下实质等效
线上授课前,任课教师纷纷组建了QQ群,确定合理的授课平台,确保与每位学生联络通畅,线上课堂“一个都不能少”。老师们充分调研学生学情,通过课前发布教学任务、教学资料和线上学习要求,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情况和基础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在线平台,科学把握教学进度和难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课后也让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效果提出意见和建议,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每一位教师也在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所授课程,适合教师本身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教师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教研活动,破解线上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采用自己录课、直播等形式,老师们线上指导师生互动有目标有反馈,学生线下自主学习有任务有激励,并运用大量的在线课程、网络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切实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
邱彬老师说,再次与学生们相聚在云端,没有了2020年的无奈与担忧,反而增添了平静与授课经验。她讲授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一门实践类的专业课程,线上讲授理论课环节,复学后线下进行实验课环节。线上授课采用雨课堂视频直播授课平台(共享教师电脑桌面),使用可触屏手写输入设备讲授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全程开启弹幕与学生互动,课堂上每讲授一个重要知识点均会发布习题,针对学生的错误类型进行讲解。她认为随机点名以及弹幕互动的形式使得线上的授课效果较好,甚至在即时检查学生课堂答题情况这方面更优于线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互动参与度都很高,即便是有学生因参加核检等事情不能按时上课的,也能自觉的过后观看平台保存的授课回放。
王雨虹老师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的方式开展《智能仪器设计》的线上授课,为了给同学们营造沉浸式线上课程氛围,王老师讲课依然声情并茂,借助数位屏等设备坚持写好板书,充分利用雨课堂随机点名、讨论以及弹幕等方式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力求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智能仪器设计》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以往线下教学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项目申报,学生们动手自作一款智能仪器作品。为了克服线上教学对学生实操的影响,课堂上,王老师会播送一些优秀作品的短视频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课下利用QQ群推送一些优秀案例。放假前,测控系开展了“口袋实验室带回家”的活动,结合这次线上教学,充分发挥口袋实验室的功能,围绕口袋实验室设计一些学生在家能够实现的工程项目,让学生居家也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回立川老师将教材与教辅的电子资料直接发给学生,供学生提前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查阅。在授课过程中,考虑到模电课程前难后易的特点,并结合当前疫情,鼓励学生“现在只是一个小坎坷,过后就是大平坡”,使其正视当前的学习困难,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课后总结的剩余时间,会不定期安排讲述内容的小型测验,对学生当前听课内容进行评价,从而形成阶段性的考核结果,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带着问题去听课,让自己也可以实现更精准化地授课。安排课外时间进行共性问题答疑,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通过对微变等效电路的口诀总结,使学生听得更舒心,从而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尽可能保证学生去听、愿听,最终实现想听、要听的角色转换。

白艳红老师每次都会提前几分钟进入“课堂”,会针对本节课内容开启百度“秒懂百科”,同学们亲切的称为“秒懂百科”时间,几十秒、一分钟,帮助同学们对本节课要讲的器件或某个知识点,有个大致的了解。她在课件中穿插简单测试题,试题的种类比较丰富:有概念的理解、有前几页课件中刚推过的公式、有简单的计算……通过测试题可以大致掌握学生听课状态、效果,并理解巩固知识点。课后,学生有问题会通过QQ和她进行沟通交流,她尽量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最后答案。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她会把问题总结整理,发到群里,让所有学生一起理解学习。学生课后跟她说,在她的课堂上做到了防“疫”不“妨学”。

巫庆辉老师长期从事《电机与拖动》虚拟仿真实验及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工作,本学期他针对《电机与拖动》课程开展了特色的线上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特色的线上课堂教学、特色的线上课外拓展教学与特色的线上综合训练教学。他适时恰当地借助虚拟仿真辅助教学软件对一些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直观演示,开展课外拓展线上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手段。并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拟开展综合训练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了线上实验教学工作,利用电工电子远程实验教学系统,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电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搬到网络上,采用实验室真实的实验教学硬件设备,使远程在线实验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实验情景,学生在家里即可通过模拟真实实验平台的虚拟操作界面,借助互联网技术远程完成实验电路的搭建,操控真实的实验仪器,获取真实的实验数据。
(2)学院:多措并举,全面监控,确保教学进程顺利进行
电控学院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认真组织学院所有线上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学期初,拟定了详细的线上教学计划,及时发布各种在线平台的使用手册,为老师们解决线上平台使用中的问题,提供教学相关支持;各系、中心按照结合专业特点合理编排课程内容,研讨教学策略,创新授课形式,有序推进线上教学工作;统计所有线上课程的联系方式,做好学生线上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程补考等的监控。
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情况的调查,了解跟进在线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并予以解决。邀请线上平台专家进行培训指导,组织教师学习在线教学方法,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无缝衔接,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充分保障全院师生在疫情期间“教”有质量、“学”有所得。
在加强网络教研指导的同时,学院成立了线上教学巡课检查工作组,面向学院承担的所有线上课程施行常态化巡课听课,对教师线上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巡查,监测师生教学、学习行为,了解每位老师的授课进度、课程内容、教学流程,并重点了解每节课上师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学互动效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反馈教学运行状态,对线上教学进行“问诊把脉”,不断提高线上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和优化线上教学模式,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打折扣。
2、加强课程思政
学院秉承学校“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秉持“立德、修业、协作、创新”院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建设体系,提出了“全员育人抓关键少数、全过程育人抓关键环节、全方位育人抓关键领域,以关键少数为引领、关键环节为抓手、关键领域为阵地的三全育人模式”,把课程思政作为潜移默化的课程育人抓手,贯穿整个课上与课下。
专业课教师也纷纷主动在教学中结合课程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与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课程思政的融入。
谢国民老师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关集成芯片的知识时,向学生介绍了国内外的芯片设计制造现状,明确了我国目前芯片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此唤起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学好专业,立志为国家电子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邱彬老师对学生说,每个人都肩负着强国的使命,所学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广泛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一线,相关工作岗位要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王雨虹老师在课程中结合主要内容,指出“识别病毒”、“抵御入侵”...抗疫的成功是医护人员和仪表人共同创造的奇迹。刘昕明老师在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加入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学内容,如国产芯片发展、奥运LED倒计时、蜂鸣器歌唱祖国等,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每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政功能。还有更多的老师,从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科技实践等出发,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通过线上教学引起广大学生的心理共鸣,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学院老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也随时关注疫情发展,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线上学习的情绪。在不见面的教学中,老师用心答疑,师生随时互动,营造了一种有温情、有进取、有创新的教学氛围。
目前,电控学院所有老师都能够从容应对疫情下的在线教学问题,不断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线上教学模式,缩短网络中知识传递的距离,拉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春暖花开,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在美丽的龙湾校区期盼着同学们“回家”。